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55章 初议科举

隆熙十年三月初八清晨,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向京城,将宏伟的宫殿映照得熠熠生辉。早朝结束后,首辅李光盛和次辅陈如良紧跟在皇帝刘翥身后,一同返回勤政殿。

进入殿内,三人依次坐下。

李光盛率先打破沉默,他面带欣喜地向刘翥禀报:“陛下,大喜之事啊!西北天池卫的水渠引水已经完成,今年的春耕可以顺利进行了。工部侍郎杨瓘预计明日就能抵达京城。”

刘翥听后,表现得颇为淡定,微微点头表示知道了。接着,他感慨地说:“这是必然的结果,赵俊功确实是个人才啊,只可惜之前没有人引荐,致使其无法为朝廷效力。”

陈如良插话道:“那么陛下是否打算赐予赵俊功一官半职呢?”

刘翥沉思片刻,回应道:“朕正在考虑此事,但同时也想到,像赵俊功这样有才能却无处施展的人还有多少呢?我们必须想办法让更多的人才为国所用。”

这时,李光盛似乎明白了什么,他略微思考后说道:“陛下,莫非您先前设立的那三十多所学堂正是为此做铺垫?是否有意通过这些学堂选拔优秀人才呢?”

陈如良在旁若有所思,紧接着附和道:“陛下此举恐怕不仅仅是为了选拔人才这么简单吧?”

刘翥眼中闪过一丝睿智,他微笑着回答:“没错,朕计划将此前的学堂纳入官府管辖范围,使之成为一个正式的机构。而且,这个机构将面向所有百姓开放,广纳天下学子。如此一来,不仅能培养更多的人才,还可让普通百姓也有机会接受教育,从而提高整体国民素质。”

李光盛皱起眉头,忧心忡忡地说道:“陛下啊,此等举措固然能够让您流芳百世,但眼下那些拥有举荐权力的官员们,尤其是镇守八卫的将领,恐怕都会对陛下的政令心生抵触情绪吧!”

然而,陈如良却不以为然,他淡定从容地回应道:“李阁老稍安勿躁,陛下既然选择在此刻推行这一政令,想必已经深思熟虑,做好了万无一失的准备。”

这时,刘翥嘴角微扬,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,接过话头说:“朕目前并未打算剥夺他们的举荐之权,不过被举荐之人同样需要经过严格考核方能踏上仕途。若有人认为自己所荐举的人才尚需磨砺,可以将其送入京城即将设立的太学进修深造,待学成之后再行考核。至于各地学堂的学子,则实行三年一次的考核制度。首先于当地县衙接受考核,初次通过者称为生员;一个月后难度升级,再度考核通过者方可获封童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